特色水果种植大棚。

巴马香猪养殖基地。

村干部和村民查看葡萄苗长势。

从2016年底脱贫后,郊区杨家庄乡庙岭村发展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顿。他们引进企业、合作社,借助离市区较近的区位条件和村里的坡耕地,发展巴马香猪养殖,种植西梅、葡萄、蔬菜、苹果、桃等。如今,村里的特色产业成为全村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。

4月10日上午,雨后的郊区杨家庄乡庙岭村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清香。站在村口望去,坡地上嫩绿的小草探出了头,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。与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平一见面,他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去看他们的产业:“眼下,村里的产业进展得不错,大伙儿都忙着呢。”

跟随杨建平的脚步向村里引进的森乐农业有限公司的大棚走去。一路上,杨建平介绍着这几年村里的变化。他说,庙岭村2016年底就整村脱贫了。两年多来,村里组织村民继续种好110亩果树,巩固苹果树种植主导产业,村干部还想办法引项目。如今,村里不仅有多年前引进的两个工业企业,还引进了森乐农业有限公司、腾禾有限公司、龙腾农业合作社,还成立了妙龄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,下一步村里还计划建设民宿、馒头加工厂等,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,让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。

听着杨建平的介绍,记者一路走在庙岭村的乡间道路上。这条路已经用石子、人行道砖铺设出来,干净而整洁。沿着这条路向前,两处窑洞整饰一新,映入眼帘。“这就是村里新建的农家乐和民宿,再有十几天就能对外营业了。村里发展乡村旅游,服务设施就得跟上,村里资金不足,咱一步一步来吧。”杨建平说。

不远处,一个个白色的大棚依照地势错落而建。走进最低处的一个大棚里,里面种植的西梅和樱桃约有1米高,株与株之间约有1.5米的间隔。“这些特色水果树四五年就能挂果。”看到记者到来,正在给苹果树拉枝的技术员张长宏迎了过来。他介绍说,基地占地103亩,其中有7个大棚。大棚里种有鸡形果、樱桃、西梅和特种蔬菜。大棚外,种着30余种果树和黑土豆等十几种蔬菜等,其中桃有黄桃、白桃、黑桃、红桃等15个品种,苹果有红肉苹果、水蜜桃苹果等十几个品种。

“基地长期用工有7个人,其中贫困户有2个。农忙的时候还会聘用临时用工。”张长宏说,“基地男工每天80元、女工每天60元,村民守家在地就能找到工作,大伙儿挺乐意。”建档立卡贫困户齐小存就在这里打工。他说,在这里干的都是农活儿,还能跟技术员学到不少农技知识,既能照顾到家里,还有收入,挺好的。

这时,村委会主任张卫明走了过来,衣裤上满是泥土。他一脸不好意思地笑着说:“我正在巴马香猪养殖基地忙活。”巴马香猪养殖项目采用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与全村22户、51名贫困户签订帮扶贫困户养殖香猪协议。由合作社为贫困户代养香猪,贫困户还能在基地打工。

“全村300多亩耕地有一半种植了果树。今年森乐农业有限公司还计划为村民提供红薯苗,让全部百姓调产种植红薯,提升亩产收入。”张卫明说,“眼下,村里引进的都是绿色项目,也是为全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。要想发展乡村旅游,村里的环境改善也十分重要。今年,村里将大力开展污水收集处理、旱厕改造等,全村的污水管网2017年全部铺设完成,下一步村里计划利用地势,将污水收集到地势低的坡底,建设污水处理和蓄水池,再将水循环利用到种植养殖项目上。”

“未来,村里不仅要把环境打造好,产业也要发展好,乡村旅游项目也会逐步增加和完善。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脱贫不返贫,还要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,让乡村振兴。”杨建平对未来充满信心。 (任继萍)

阅读剩余 0%
本站所有文章资讯、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(部分报媒/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),仅供学习参考。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、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