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养猪,环境友好(企业提供资料图)。

一家猪肉直营店。

现代化的养猪场。

文/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

6月下旬以来,猪价经过连续10周的温和回升后,价格出现一波快速上涨。据农业农村部监测,6月20日至7月5日,全国主产区生猪价格从每公斤16.58元涨至23.84元。

7月5日,国家发改委明确将适时采取储备调节、供需调节等有效措施,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。7月5日—12日,生猪价格小幅回调。

7月12日,我省生猪均价每公斤22.68元。湖北省养猪协会会长潘向阳认为,母猪产能平稳,猪价不具备大起大落的条件。

多种因素叠加影响 猪价短期较快上涨

“每天大约涨价8毛到1块,最快的时候一天涨了1块5。”7月7日,武汉市关山街王女士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述7月第一周的猪肉零售价格涨势。王女士说,夏季属于猪肉淡季,一般来说,猪肉价格暴涨的情况不会出现在夏季。

记者调查发现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
“去年五六月,生猪价格断崖式下降,很多养殖场恐慌,在7、8、9三个月采取了大量淘汰低产能母猪和不给母猪配种行为。”潘向阳说,今年1月,全国新生仔猪量虽同比增长1.5%,但环比下降5.5%,比去年9月份的高点下降9.8%,致使近期生猪上市量阶段性减少、价格上涨。

生猪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增加,使生猪屠宰上市量减少。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表明,6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.7%,同比下降1.3%,生产总体稳定。但6月下旬以来,随着生猪价格快速上涨,养殖场(户)压栏惜售增多,还出现了二次育肥争抢屠宰猪源的情况,生猪屠宰上市量减少。6月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生猪2331万头,环比下降7.9%,其中6月下旬屠宰量较上、中旬分别下降9.8%、5.9%。部分大企业数据显示,6月份约有5%的出栏肥猪被买走进行二次育肥。

6月下旬到7月上旬进入梅雨期,全国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,部分地区生猪调运不畅,屠宰企业收猪困难,也推高了全国的生猪收购价格。此外,上半年猪肉进口大幅减少,对国内猪价的回升也起了一定支撑作用。今年1—5月份进口猪肉68.5万吨,较去年同期减少65.0%。

生猪产能处于合理区间 后续不具备大涨基础

“现在一头生猪平均生产成本价是每公斤17元,7月12日湖北生猪每公斤平均出栏价是22.68元,按一头生猪130公斤出栏计算,出栏一头生猪盈利738元,利润率33%。我觉得养猪行业利润率保持在20%是正常的,现在的利润超出了正常水平。”武汉一家大型畜牧养殖企业负责人分析。

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负责人说,随着生猪生产监测体系的完善和产能调控方案的落实,市场已逐步形成了研判生猪供应和调控生产的关键指标,即“长期看母猪(决定10个月之后的生猪上市量),中期看仔猪(决定6个月之后的上市量),短期看中大猪(决定2个月内的上市量)”。

从能繁母猪看,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2个月回升,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00万头,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,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。

从新生仔猪看,随着前期低产母猪逐步被淘汰,母猪平均产仔率明显提高。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略降0.8%,降幅明显低于能繁母猪,预示着下半年生猪上市量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。

从中大猪看,6月份全国规模养猪场5月龄以上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8.4%,预示着七八月份生猪供应将稳定增加。此外,随着养殖场(户)压栏惜售,还会出现“猪没增肉增”的情况。据测算,一个月内全国出栏肥猪平均压栏10天,将相应增加约30万吨的猪肉供应,这将对后期猪价起到一定的“削峰”作用。

潘向阳分析,8月中下旬,因为产能增加,猪价可能出现下调,但由于前期产能经过优化,价格不会出现“猪周期”的大起大落。

近期生猪期货价格走势也预示着后市猪价上涨空间有限。7月6日,生猪期货合约收盘价显示:9月份主力合约21330元,折合生猪价格21.33元/公斤,11月份合约20745元,2023年1月份合约21410元。

引导合理生产 科学理性应对猪周期

“去年到今年3月份以前,猪价跌得太厉害,现在才到合理区间,这个价格要保持一段时间才能把我去年亏的补回来。我们希望不要再这样大起大落。”宜昌一家养殖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相关负责人称,既不能大涨,也不能大跌。前段时间猪价大幅下跌,很多养猪主体陷入亏损,通过对生猪结构进行调整,落后产能逐步退出,生猪产能变得更加合理。

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院士认为,养殖户应当理性补栏,克服从众心理,理性认识“猪周期”,相信和使用农业农村部等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。同时也要注意加强管理,降低成本。“养猪是一个高技术行业,更多的应该是依靠科技提升养猪水平降本增效,根据数据来判断市场,而不是跟风炒作。”

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根据农业农村部的要求,我省将继续加强监测预警,引导养殖场(户)科学安排生产,保持合理的生产上市节奏。紧盯能繁母猪存栏量等关键指标,根据月度变化情况,适时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,确保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区间。

据了解,国家将开展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,进一步压实生猪稳产保供属地责任,制止地方以“运动式”“一刀切”等形式关停、拆除生猪养殖场(户)的行为,切实稳定规模猪场数量和生猪产能。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,密切关注供需形势变化,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做好猪肉收储、投放,确保市场供应稳定。